中新社上海12月1日电 (陈静 潘而东)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调查船12月1日驶离上海长兴横沙渔港码头,远赴西北印度洋执行为期四个月的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任务。
12月1日,“蓝海201”号调查船在上海长兴横沙渔港码头。 (崇明边检站 供图)
据悉,此次“蓝海201”号调查任务包括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资源量分布及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特征,渔场生产力水平、饵料基础、水文要素、物理海洋结构、气象要素等;希望通过调查,初步掌握西北印度洋公海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渔业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物理环境以及重要生境特征,分析鱿鱼类、鲐类和金枪鱼类等主要中上层经济种类渔场形成的环境基础、资源补充动态,开展资源量评估,进而为西北印度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中国参与国际渔业治理的话语权。
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调查船为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2019年6月建造交付,船上拥有渔业资源调查、环境生态调查、海洋理化分析、声像评估与遥感四大科学调查系统,配备国际先进的科考设备和甲板机械操控系统,能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
据悉,此次是“蓝海201”号投入使用以来,首次出境执行科学调查任务。出境后,该调查船将同稍早前出发的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组成编队,联合开展首次远洋科学调查任务,实现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渔业调查船从近海走向大洋的跨越。(完)
11月30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视频课程上线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双方共同策划和组织完成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视频课程在人社部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在线服务平台,以及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技能提升培训平台正式上线。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杨荣介绍,茶艺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突出三方面特点,一是课程紧紧围绕《茶艺师国家标准》科学、系统设计,不仅涵盖了茶的种类、鉴别、冲泡技巧等基础知识,还深入剖析了茶道礼仪、茶叶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突出了系统性;二是邀请了茶行业教授、茶叶研究员等专业人士授课,以其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带领大家走进茶的世界;三是课程提供标准化的实际操作演示,使学员们能够真正掌握茶叶冲泡技艺和茶道礼仪,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操具有观赏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该课程为茶艺师从业人员提供了更灵活、更便捷的学习体验,为茶艺领域优秀技能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茶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社团部副部长吴蕾表示,茶艺师是茶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推动茶产业实用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供销合作社总社服务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为助力茶叶营销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茶艺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视频课程应运而生。
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玉兰表示,未来国新文化将总结职业技能线上线下一体化培养经验,辐射更多“三农”发展的行业领域,打造更多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细分行业课程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覆盖面。(肖春芳)